Apple 失去創新力了嗎?為什麼 iPhone 依舊還能夠成為大眾所愛

經常都聽見不少網友和粉絲在酸蘋果或抱怨,iPhone 已經不行了,都是跟在別人後面或是相機都被人超越,其他家相機夜拍超清楚還有專業模式,甩了好幾條街,的確在某些功能上這是不爭事實,這幾年蘋果到底都在做什麼?但是為什麼 iPhone 依然還是這麼熱銷?這問題或許到現在都無法讓敵手 Android 搞不太清楚,這次就來談 Apple 真的是去創新力了嗎?

Apple 失去創新力了嗎?為什麼 iPhone 依舊還能夠成為大眾所愛

 

近幾年 Android 硬體確實油門踩得很大力

不可否認 Android 硬體上已經很明顯在搞些創新的功能,像是機身、螢幕、鏡頭上都明顯有不少進步。

最近去門市把玩了一下 Android 手機,的確給人很強大的衝擊感在於相機,已經有與德國相機大廠徠卡合作推出三鏡頭的確名不虛傳,能實現10x倍放大、微距、廣角鏡頭模式,的確是節省了一筆還要買轉接外掛鏡頭的經費。

近幾年 Android 硬體確實油門踩得很大力

但是會這樣最主要是因為 Android 太多競爭對手,畢竟在紅海中要勝出,就需要狂提升硬體和加入千奇百怪功能,一次全塞給用戶,但回頭來看又多少有人會使用? Android 過去的確真的有推出不少新功能,但是很多時候這些功能反而變成用戶口中「噱頭」,只有用過一次後就沒在使用,甚至功能只是有做出來,但不怎麼實用或有問題,這現象到至今都是一直持續再發生。

 

Android 與 iOS 設計出發點

Android 陣營設計手機的出發點,完全是從一位工程師的角度去想用戶是要什麼,增加大量功能,不過這些真的是用戶想要的嗎?

反倒 iOS  設計出發點是以用戶能夠「簡單使用」和「順暢體驗」,為了能夠讓用戶不需要經過思考就能完成任務,在UI設計與操作上,反而是讓不少用戶認為是最好看、直覺。

 

Android 硬體競賽總是讓人看到不少亮點

Google 在 Android 系統中採用大量手勢操作,更能夠看見不少 iOS 影子,且系統也開始朝向蘋果越來越走入封閉狀態,導致升級到新系統後想降級也就更困難,未來也會看見 Android 為了提升安全性,開始防堵用戶降級。

另可以注意到,Android 功能加的越多,甚至還會捆綁自家第三方應用,甚至在某些照片細節上反而是一堆知名老牌手機大廠如三星、Google 有更明顯優勢,像是三星在鏡頭白平衡、HDR處理上都比起其他新興Android更為優秀,Google 則是靠單鏡頭在演算法上有 HDR 的最大優勢,華為手機大廠雖然在硬體持續加入最新款鏡頭下,但是沒有將實際軟硬體的相容度與演算法寫好,唯一只有在夜拍上算不錯,反而像是趕鴨子上架,需等下一代版本才能修正。

這就像是硬體規格給你到最好,但是背後運行的系統和演算法並沒有實際讓硬體完美配合發揮出真正效果,實際看來只不過是硬體規格好看的手機。

 

iPhone 穩扎穩打,總是給用戶最好的創新體驗

但在 iPhone 部分上,一直以來都是穩扎穩打,維持自己步調前進,每一代 iPhone 硬體都有幾個明顯的改進與特色,採用的螢幕雖然是使用三星提供的 OLED螢幕,不過經過蘋果優化調校後,會出現烙印的機率反而比起三星手機機率更低,前幾年 iPhone X 採用 OLED 螢幕時,就被不少用戶看衰,認為保證一年後出現烙印,不過實際歷經一年多時間,直到現在 iPhone X 依舊沒出現所謂的烙印問題,除了每天24小時維持高亮度和同一個畫面展示機除外,且蘋果不光只是只是解決烙印問題,甚至在 OLED 螢幕上進行了完美的調校,也讓 DisplayMate 螢幕評測機構針對 iPhone XS Max 螢幕詳細報告,更榮獲螢幕最佳的產品,給出8項創新紀錄(沒有一家手機大廠可辦到),分別為色準、色變、OLED 螢幕亮度、對比度、反射率、可視角度以及增加60%動態範圍等,這也是為什麼第三方合作零件廠商雖然自家也都有在開發手機,但總是都很難追上蘋果在軟硬體完美整合能力,因為魔鬼永遠藏在細節裡。

也許你會覺得 iPhone 鏡頭不怎樣,的確是這樣沒錯,甚至也沒有跟知名鏡頭大廠聯名合作和採用最好鏡頭,不過在拍出來的照片反而是最真實、最準確又是最好的,大多數用戶根本不必擔心會有拍出來的照片色偏、白平衡不準確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針對 iPhone 推出的 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IPPA) 和蘋果官方 Shot on iPhone 攝影比賽,可看看那些得獎作品,相信大家都會浮現”怎麼可能是用 iPhone 拍出來的畫面”不過事實上就是如此。

為什麼攝影師就算換了設備不同手機,不管是拿 iPhone 或其他牌手機也能拍出來的非常好的視覺效果,且照片似乎都能傳達給人一些故事,這些都是靠經驗和時間累積而來,並非是拿了一台規格超強拍照手機或高階單眼後,就可以輕易拍出有深度和有故事照片。

iPhone 穩扎穩打,總是給用戶最好的創新體驗
來源:2018年 IPPA 大賽 Zarni Myo Win 攝影作品

 

為什麼 iPhone 不內建專業相機模式,這就可以談到「客製化」部分,還記得 iPhone 是第一台可以客製化的手機嗎?

因為它背後有個 App Store 平台,裡面有成千上萬個優質的 App,可供用戶自由選擇安裝使用,也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實現各種不同功能,在 App Store 上可有不少優秀的 App 開發公司,且蘋果也會透過最嚴格的方式來把關和確認 App 品質與安全性,比起 Google Play 上的 App 更有品質、穩定與優化更好,更不會造成 Android 當App數量安裝一多後,開始出現各種錯誤現象。

在攝影方面,像是有不少第三方相機 App 都已經可以啟動專業拍攝模式(如ProCam、Camera+、Halide、FiLMic Pro 等),仔細想想,既然已經有專門開發App可以辦到,那就不需要讓內建相機包山包海,越包越肥大,且大多數人要拍照時,都會要求簡易和快狠準,畢竟有些畫面只有在短短幾秒時間內出現過一次,沒太多時間可以切成手動去調整光圈、快門、ISO值,這些對於大多數的用戶太難操作了,相信不少人也只需要能透過快速上手,懶人模式用按一下就能「自動」能拍好照片,那才會是最重要的。

iPhone 穩扎穩打,總是給用戶最好的創新體驗1

 

不過蘋果反而是想讓專業相機能透辦到的事情,直接透過手機就能實現,你不需要花大把鈔票去購買一台昂貴的單眼和大光圈鏡頭,實際上2016年首度在 iPhone 7 Plus 利用雙鏡頭系統支援人像模式後,這讓不少攝影師認為,是一項最創新的突破,能讓一張普通人像照片前景物體清晰並且能透過鏡頭演算法實現模糊背景,不管是拍人、動物和場景上都可輕鬆實現單眼相機的淺景深效果。

iPhone 穩扎穩打,總是給用戶最好的創新體驗2
來源:2018年 IPPA 大賽 Huapeng Zhao 作品

蘋果軟體副總裁 Marineau-Mes 也曾解釋蘋果推出的人像模式和其他公司差異

我們透鏡模型轉成數學模型,並套用在圖像上。這種事情沒人在做只有我們,其他人的做法也只不過是單純只是想辦法讓背景模糊,不管你使用 iPhone XS 系列前鏡頭 700萬像素或雙鏡頭的 1200萬像素拍照時,處理效果都會相當不錯。

然而,當前人像模式淺景深也成為目前眾多手機中最自然的,甚至還能夠事後手動調整淺景深,以及可模擬攝影棚燈光、輪廓光、舞台光等效果,這些功能也並非是隨意做出來的功能,最主要蘋果想讓普遍 iPhone 用戶也能實現專業攝影棚內燈光和高階單眼效果,讓一般買不起昂貴攝影器材用戶,現在只要靠一台手機就能實現攝影棚內透過專業單眼拍攝的效果,讓人想起來都已經起雞皮疙瘩,研發這些功能會更耗費不少軟體工程師和設計師,相對比起加入一些第三方能辦到的專業模式,我反而覺得這項功能還有用多了!畢竟太多人喜歡拍人像和自拍,這也是蘋果已經注意到用戶平常使用習慣為出發點設計的功能。

iPhone 穩扎穩打,總是給用戶最好的創新體驗3

 

同樣魔鬼藏在細節裡,蘋果能夠做到成像效果,如鏡頭零件沒辦法協同工作,依照蘋果龜毛個性,更會要求第三方零件廠商特別制定零組件,另外還會娉請相機製造工藝專家,硬體和軟體團隊固定開會,在內部跨部門共同合作後,相對也帶來了 Smart HDR  新功能,可以讓每張照片都有數萬億次演算法,最主要還是依賴 ISP 和高效能處理能力,當你打開 iPhone 相機 App 按下虛擬快門時,這些背後複雜的工作就已經開始啟動,實際上在螢幕上所看見的效果與最終出來的效果並沒有太大差異。

 

有時也許蘋果太專注於自己步調與思維

蘋果太專注於自己的研發上,雖然前面這些功能真的對了解攝影的用戶來說真的很強大,不過對於一般普通消費者來說,有些後續近一步加入的功能(如輪廓光、舞台光等效果)對他們反而不會經常去使用,自然而然地變成一項噱頭功能,嘗試過一次後就會很少再次切過去使用,才會導致目前蘋果與用戶開始有點隔離,但相信今年新機有機會能加入用戶最需要的夜景模式和廣角鏡。

有時也許蘋果太專注於自己步調與思維

此外,蘋果也一直提倡他們非常注重於使用者「體驗」,每次發表會上都可以注意到這個理念,實際上在 iOS 13 上也的確實現不少用戶需要的功能都已經不斷改進與整合,像是萬年的200MB行動網路 App Store限制、支援搖桿、USB隨身碟讀取滑鼠等,其中也有不少功能都是從越獄圈所參考來的新功能,甚至有些也是依照用戶需求而加入。

如果要說 Android 陣營沒模仿 iOS 功能,那其實是騙人的,兩邊之間都一直有在互相模仿學習對方的操作和設計,不過反而是 iOS 在 UI 和操作上是讓 Android 無法追上,這種感覺就像是理工設計師和藝術兼設計差異。

 

蘋果已經贏在軟硬體與系統之間整合,全球無人能敵

就算 iPhone 硬體輸 Android ,大家都只是注重在手機鏡頭上表現,反而忽視了實際背後軟體、硬體與設計整合,這不光是靠 iOS 所撐起來,同樣也需要有硬體規格達到一定水準才有辦法互相搭配,如今會發現到 iOS、macOS、iPadOS、watchOS 之間整合和交互,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好的,當前全球已經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追得上蘋果,這些強勁的創新整合力,都是每年WWDC 發表會上不少用戶沒注意到的創新亮點。

蘋果已經贏在軟硬體與系統之間整合,全球無人能敵

 

至於還有些人在批評外在瀏海頭、三眼怪造型,也不過只是一位不深入瞭解和在旁看熱鬧的路人,每年新機準備發表或尚未開賣時,總是就會有人開始抱怨外型太醜,但 iPhone 價值並不是在於外型、硬體或是背面那顆蘋果 Logo,而是長久建立起來的使用者體驗設計、服務體系、客製化、創新精神,老實說除了價格不斷攀升外,在體驗上依舊能夠明顯有感受,這些也並非是 Android 能夠追得上。

2019 iphonexi
2019年iPhone外型圖

 

蘋果給人形象是無其他廠商可取代

還是會有人調侃買蘋果只是買背後那顆 Apple Logo ,這也是有些道理,擁有蘋果的產品總是能代表是一種有品味、專業、文青的象徵,相對專業人士就是如此,如今你可以看看國外知名影視團隊,整個辦公室全採用蘋果電腦,也是長久以來被公認藝術設計在蘋果系統上執行是最順暢的。

另外在舉例個活生生實際例子,老闆、業務、設計師、SOHO族都需要經常出門談生意,拿出來永遠是 iPhone 和 MacBook,這是一種代表身份地位和有專業感的象徵,可想像一下,自己是位企業主管或老闆,看見廠商業務在談判桌或是簡報室內,拿出某雜牌筆電或拿出一台 MacBook 在簡報,相比之下,一定是 MacBook 筆電馬上給人帶來專業感。

還記得當年在 iPhone X 剛推出瀏海頭後,開始不少 Android 廠商開始模仿瀏海造型其實是有原因,就是要讓自己擁有 iPhone 高貴象徵,當然老闆從口袋很少會選擇是一台小米、Samsung這種低辨識度機種,反而是靠 iPhone 加持對於談生意成功機率也會高出不少。

 

蘋果正在衰退和失去創新力嗎?

每次會有人針對蘋果新功能來調侃「賈伯斯已經氣到從墳墓上爬起來」,看見網友留下這句話心中就感覺到莫名奇妙好笑。

如果只用 iPhone 價格、功能和鏡頭來認定蘋果已經失去創新能力,那我覺得不太洽當,這眼界似乎只是看見蘋果的冰山一角,而大多沒看見藏匿於水底下的另一個世界。

蘋果正在衰退和失去創新力嗎

 

不少用戶似乎還沒發現到蘋果生態圈已經越來越壯大,大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步,到現在這個圈內蘋果產品之間已經呈現複雜的蜘蛛網關係,不過這一切似乎也侷限在於擁有蘋果全家桶的用戶體驗會特別感受到明顯,因為太過於方便,讓人可以無縫在 iOS 和 macOS 之間進行交互轉移,這些是 Android 和 Windows 上一直沒辦法辦到的。

另也仔細觀察蘋果開始在各項「服務」全面佈局,如 Apple News+ 、 Apple Arcade 、 Apple TV+、Apple Music,如今 Apple Music 已經在挑戰 Spotify,四大服務也正如蘋果在預告好戲還在後頭,還尚未端出來而已,另一方面也持續讓蘋果各項產品軟體體之間緊密結合,目前已經不少領域上蘋果依舊還是佔有龍頭地位。

如今並非是靠賣 iPhone 來維持營收,但是在週邊設備上確有亮眼成績,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調查報告發現到 2018 Q4 全球賣最好的只有兩種無線藍牙耳機 ,其中 AirPods 已經佔掉全球銷售市占率將近六成以上,將其他廠牌耳機遠遠甩開,這的確讓人永遠無法想像,只有實際體驗過後才能知道良好的體驗永遠超過其他產品。

counterpoint 2018 q4 airpods

 

蘋果在不少地方細節上的努力與創新,也許步調似乎晚些,但是總是會等到開發到最完善後才願意推出,主要就是讓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對於僅注重在於 iPhone 和 Android 之間比較似乎不太適合,畢竟兩大手機陣營各有各的優點與缺點,往往不少用戶都會被部分被超越的優點給放大檢視,今年 iPhone 還尚未推出前,誰也無法保證 iPhone 能在帶來的新功能和硬體就會比較差,像是 WWDC 2019 所推出的 Mac Pro 和 6K Pro Display XDR 螢幕給專業影視圈丟人了一個驚人產品,只能說蘋果會端出哪些我們意想不到的,遠遠超過我們想像空間,好戲還在後頭。

 

喜歡這篇文章教學,後續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Mac、3C隱藏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瘋先生LINE@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YouTube頻道,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學分享給大家。

返回頂端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