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I為何落後ChatGPT?七年改造Siri內部關鍵事件主因全面看懂

外界一直不太明白為何蘋果在AI戰場上會嚴重落後?如今《彭博商業周刊》也正式揭開過去七年以來,蘋果為何從 AI 人工智慧領域佔據領先地位最後走上落後過程,實際這背後原因與內部高層有關聯,才會導致被大多數人認為 Siri 已經跌落神壇,造成蘋果如今在 AI 領域嚴重錯過黃金時期。

蘋果AI為何落後ChatGPT?七年改造Siri內部關鍵事件主因全面看懂

蘋果的人工智慧發展提前在2018年開始看似終於走上正軌

2018年蘋果軟體負責人 Craig Federighi 召集高層開會,宣布一項重量級人事,表示他們從Google挖角 John Giannandrea,立馬任命他為蘋果的 AI 開發團隊負責人。

會如此慎重,主要是 John Giannandrea 曾領導 Google 的搜尋與 AI 團隊,主導了包括 Google 相簿、翻譯與 Gmail 的尖端 AI 技術,加上 2014 年 Google 收購英國 AI 先驅 DeepMind,讓 Google 成為 AI 領域的龍頭。

對蘋果高層而言也是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不只是從主要競爭對手那裡搶人,更被視為公司轉型成 AI 強權的開端,主要是希望能挽救賈伯斯在 2011 年所發表的語音助理 Siri ,最初 Siri 如同科幻般新奇,也讓蘋果將前衛技術帶入主流,不過沒幾年時間,Google、亞馬遜等對手推出更聰明的語音助理,而蘋果的 Siri 卻連基本指令都常常理解錯誤。

why apple ai lags behind chatgpt john giannandrea

外界一度預期,透過 John Giannandrea 曾主導Google搜尋與AI團隊的業界經驗,將促成蘋果內部高度分散的AI資源整合,並賦予Siri一個新生命,能讓蘋果AI能夠領先業界。

為何蘋果AI最終會導致這情況?彭博也全面揭開被外界受肯定的John Giannandrea在進入蘋果七年,是如何一步步讓蘋果人工智慧 AI 邁入嚴重落後情境。

七年過去蘋果在AI領與嚴重落後,也是一場危機開始

就在John Giannandrea領導蘋果AI團隊七年後,隨著OpenAI於2022年推出ChatGPT,生成式AI席捲全球,就連Google、Meta、亞馬遜等科技巨擘迅速投入大型語言模型(LLM)研發,而蘋果在AI領域卻只能交出一份遲緩、零碎、飽受批評的進度。

2024年蘋果也在 WWDC 開發者大會上發表「Apple Intelligence」,承諾以AI重塑寫作、搜尋、語音助理等核心功能,至今承諾中的Apple Intelligence Siri升級至今仍未落地,甚至讓原本預期為AI手機的iPhone 16陷入廣告誇大爭議,引發集體訴訟。

Apple WWDC23 event photos developers watching keynote

蘋果AI團隊一名資深工程師直言「這根本是一場危機!」,根據內部資料顯示,蘋果的AI準確率落後ChatGPT至少25%,新功能的開發與整合錯誤頻頻,連執行長Tim Cook也坦言 Siri 升級仍需要時間,是因為必須達到蘋果的品質標準:「沒有太多其他原因,就只是比我們預期的花得久一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其實已經在 AI 上投入了不少資源,卻少有成果,根據蘋果與其他公司高層說法,蘋果的 AI 專業員工數量長期以來遠少於競爭對手。

不只研發進度緩慢,蘋果對GPU採購的保守策略,在用來訓練與運行 LLM(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高價 GPU(圖形處理器)採購上,也明顯落後,與亞馬遜、微軟搶進全球GPU供應鏈相比,蘋果遲至生成式AI熱潮爆發後才積極投入,為時已晚。

蘋果傳統正錯過一場可能改變世界的科技浪潮

一些內部員工認為,會導致這種情況與個別主管策略不同所導致,更有人認為這是有更深層的原因,蘋果能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科技公司,主要是靠著穩扎穩打,以及內部自行研發的核心技術,每年只做一次重大軟體更新。

相比之下,AI 由於節奏更快、更混亂、更難掌控,過去那套模式在 AI 上遲遲無法成功套用。

像是蘋果花了十年、投入數十億美元開發的自駕車專案,最終在2024年喊停,部分原因正是 AI 技術無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承諾。

apple announces end of apple car development

若 AI 領域持續失利,蘋果將無法實現許多未來產品構想,例如 AR 眼鏡、機器人,或具備物體辨識能力的智慧手錶與耳機,也會在未來使用者如何與裝置互動的競爭中,陷入極大劣勢。

彭博消息人士指出,蘋果服務部門資深副總裁 Eddy Cue 也曾在內部警告,目前在科技界的領導地位岌岌可危,他指出,蘋果不像石油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公司,賣的是全球都無法缺少的商品。

Cue 也擔心 AI 有可能重演 iPhone 對諾基亞的衝擊,在本月與美國司法部對 Alphabet(Google 母公司)反壟斷訴訟相關的法庭作證時表示:「可能在十年內不在有人需要iPhone,這聽起來很瘋狂,但有可能。」他暗示 AI 正在改變所有人使用習慣,未來大多數人不需要再依賴手機,而是 AI 智慧穿戴裝置。

蘋果副總稱10年後不需要iPhone了!解析未來AI如何改變用戶習慣

組織文化失靈,蘋果內部早期對AI看法嚴重分歧

曾經與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共事過的員工指出,「Steve 不相信讓用戶自己去找東西。他相信蘋果的任務是幫顧客挑選、引導他們去想要的東西。」,這樣的理念,跟他其他許多信念一樣,即使在他過世多年後,依然深深影響著公司文化。

2010 年代中期,蘋果曾考慮將搜尋列設在 iPhone 主畫面頂端,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得往下滑才看得到,但最終被設計團隊否決。

Siri 的共同創辦人 Dag Kittlaus 回憶說,這款應用一開始的概念是個「Do Engine」也就是執行引擎。他表示:「我們的終極願景是,你能直接與網路對話,而你的數位助理就會幫你處理一切,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資料從哪裡來,也不需再自己去找 App 或網站。」

siri apple intelligence feature delayed

在早期版本中,Siri 可以幫忙訂餐廳、找電影院、叫計程車,就連賈伯斯看出了這款 app 的潛力,認為它不只是應用程式,更可能成為蘋果裝置的主要操作介面,沒過多久,他就打電話給 Kittlaus,邀請他和共同創辦人到家裡來,並在三小時的會談後提出收購意願,Kittlaus 一開始拒絕了,但 Jobs 隨後連續每天打電話給他。

Kittlaus 最終點頭答應後,賈伯斯把 Siri 視為個人專案,列為公司重點發展項目,賈伯斯真的親自參與每一週的進度會議,直到因健康狀況無法繼續為止。

就在賈伯斯過世後不久,Siri 才真正發表,初期的開發重心集中在一些基本功能上,例如查天氣、設定鬧鐘、播放音樂與發送簡訊等。

當時 Siri 並未大量使用蘋果初期的機器學習研究成果,像是重在人臉與指紋辨識、智慧提醒(像是根據交通狀況提醒你出門時間)、改良地圖,還有蘋果當時的頭戴式裝置與自動駕駛兩大專案。

早在 2014 年一些高層軟體工程主管就認為,AI 應該在 iPhone 作業系統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會比我們原本以為的還要有革命性和更強大,那時無法說服當初主管 Federighi要開始重視AI,多數都是對牛彈琴。

庫克對AI相當積極發展,內部高層卻互相阻擾

有內部人士指出,庫克是蘋果內部最相信 AI 的人之一,他經常因 Siri 落後於 Alexa 而感到沮喪,也為蘋果在家庭裝置領域未能像亞馬遜的 Echo 系列那樣站穩腳步感到不滿。

在 2018 年 John Giannandrea 加入蘋果時,他先是對封閉軟體生態系統感到興趣,但必須花上數億美元來進行大規模的測試、圖像與文字的標註,以訓練 AI 模型,最終拿到訂一預算,也成功從 Google 挖來一些頂尖 AI 研究員,並擴編測試與資料分析團隊。

接者 Giannandrea 目標朝向 Siri 要大幅度修改,提議砍掉一些使用率極低的功能,認為這樣能減少 Siri 的程式碼量,讓團隊專注於真正重要的功能,最後還更換 Siri 主管。

整個蘋果開發 AI 過程,Giannandrea 經常受到軟體負責人 Federighi 一直不願在 AI 上投入大量資源,他認為 AI 並不是個人電腦或行動裝置的核心技術,不想把開發資源從 iPhone、Mac 與 iPad 的年度系統更新經費進行轉移。

Craig Federighi unveils OS13

就連同其他的資深保守型主管也表示,做 AI 的風險在於你不做完整投資,是根本不知道最後會做出什麼產品。但這不是蘋果的風格,蘋果做產品時,是從一開始就知道終點長什麼樣子,也造成 Giannandrea 在改造 Siri 過程一直遭到內部不同意見影響嚴重受阻。

直到 ChatGPT 在 2022 年 11 月橫空出世時,蘋果可說是措手不及。內部一位高層說:「OpenAI 在做什麼根本不算秘密,任何稍微關注市場的人都應該早早注意到、搶先一步行動才對。」

sirigpt apples new siri a1

Federighi 從生成式AI發現潛力才緊急追趕

據知情人士說,真正讓當初阻擾 Giannandrea 發展 AI 的高層 Federighi ,是在ChatGPT問世後,才讓他瞬間理解AI技術的潛力,更讓他不得不正視自家生成式 AI 能力遠遠落後的現實,隨後才積極與 Giannandrea 及其他高層開始與 OpenAI、Anthropic 等公司會面,迅速補課最新模型技術與市場狀況,同時宣布要在2024年替iOS 18盡可能加入最多的 AI 功能。

隨後 Giannandrea 也快速組成一個專門研發 Apple Intelligence 團隊,並且開始衝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開發,這時蘋果在研發生成式 AI 早已經比競爭對手晚好幾年,隨後在 WWDC 2024 發表會才大秀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根據彭博掌握的公司內部數據,這款聊天機器人在回應各類問題的準確度上比 ChatGPT 至少差了 25%。

為了趕快端出一款消費者真正想要的 AI 產品,蘋果開始積極尋求與其他AI公司的合作,接觸包括 Google、Anthropic 和 OpenAI 在內的對手,希望將其技術整合進蘋果的軟體中。

Giannandrea 也極力主張選擇 Google 的 Gemini,他向同事表示,OpenAI 不夠穩定,也不夠值得信賴,對個資的保護也不足。

但蘋果的企業發展團隊做出了不同判斷,最後選擇優先與 OpneAI 的 ChatGPT 進行整合,並且在 WWDC 2024 上,宣布若 Siri 無法處理的請求,就會將轉交給 ChatGPT 處理,嚴重打擊 Giannandrea 建議。

why apple ai lags behind chatgpt john giannandrea a1

Apple Intelligence 就如同是蘋果在短短兩年內快速開發出來的 AI 功能,整個過程相當緊急,也造成大多數功能直到 2024 年 12 月才真正實現, 且功能則讓使用者感覺匆促上線、品質不穩,甚至有些支援語系和改進版Siri新功能都遲遲無法全面支援,據了解直到現在 Siri 更新進度嚴重落後。

內部主管無法理解蘋果沒有自研 AI 聊天機器人

實際上 Giannandrea 對於 AI 聊天機器人一直抱持懷疑看法,據多位員工透露,Giannandrea 在內部反覆強調,AI 智能代理(agent)還需要好幾年才可能真正取代人類的某些任務,而且多數消費者其實跟他一樣,對生成式 AI 抱持懷疑,這也是為什麼自己沒有積極推動開發類似 ChatGPT 式的 AI 助理產品。

Giannandrea 也經常向同事說,一般人其實不想要像 ChatGPT 那樣的工具,許多使用者最常的請求是怎麼關掉它。

Siri團隊在龐大壓力下的混亂與無力感

由於高層不同想法意見,也造成 Siri 至今依舊是存在最初沒有任何進展的階段,更錯過了最關鍵整合 AI 研發時期。

領導 Siri 團隊的高階主管 Robby Walker 舉行了一場內部打氣會議,向士氣低迷的員工喊話說:

Walker 在會中告訴大家,請繼續針對下一版作業系統 iOS 19 開發升級功能(預計 9 月推出),但他也坦言這些功能何時真正上線仍是未知數,因為公司內部的優先順序已經轉移。他說:「這些功能現在還不適合推出給一般大眾,就算我們的對手早就以這樣甚至更糟的狀態上線了。」

apple accessibility features ios 19

實際這番話在 Siri 開發團隊耳裡,瞬間有了極大的挫折感,認為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成果仍然不到位,甚至認為 Walker 說法太過於樂觀,其中一位員工表示,現在 Siri 有幾百個 bug,就算修好一個的同時,三個新的問題就又冒出來,根本像在玩打地鼠。

最大的技術問題在於,蘋果基本上是將 Siri 的架構一分為二,舊有功能(如設定鬧鐘)繼續依賴原始程式碼,新功能(如讀取個人資料)則建立在新架構上,用這種「拼接式」方法雖然有助於快速推出,但最終反而造成整合困難與反覆延遲。員工指出,單獨的功能看起來都能運作沒問題,但當這些程式碼一起合併、整體測試時,整個系統就會開始崩潰。

Giannandrea被認為是蘋果AI延宕與錯誤起步元兇

多位員工與公司內部消息人士表示,Giannandrea 至今一直難以真正融入蘋果高層的核心圈,那群人彼此共事已有數十年,將公司經營得像家族企業,如今他就像外來高階主管一樣,逐漸發現這樣的結構非常不利於推動改革。

蘋果的領導團隊充滿強勢的個性,都是以能否推出產品作為衡量標準,由於 Giannandrea 個性則相對低調,而有些人認為他沒有為團隊爭取足夠的資源,一名認識他的主管也說:「蘋果的其他工程團隊基本上都是拚命衝刺導向,JG 應該更積極去爭取經費,全力一搏。但他不是個業務型人物,只是個技術人,也導致 JG 的團隊完全不是那種節奏,造成他們根本無法執行。」

Giannandrea 的缺乏急迫感可能不只是個性問題,能說是他對 AI 發展的有個人立場,他對生成式 AI 的發展步調一直持保守態度,也質疑聊天機器人到底有多大實用價值,一直在內部反覆主張,用戶真正想要的,是能用來控制裝置的語音介面,而不是一個像 ChatGPT 那樣的對話夥伴,如今就算造成蘋果AI計畫不斷延後,他仍堅持「沒人需要ChatGPT」願景。

why apple ai lags behind chatgpt john giannandrea a2

當然蘋果AI起步緩慢也並非只有一個人的錯,據說 Giannandrea 曾對同事表示,應該有更多責任落在蘋果的行銷與廣告團隊身上,Greg Joswiak 與 Tor Myhren 分別負責這兩塊,產品經理有責任如實向行銷部門說明功能何時能夠準備就緒,而 Federighi 則是軟體最終決策者,至於整體產品開發文化,則由庫克來親自主導才對。

而蘋果前財務長 Luca Maestri 也同樣對於採購 AI 所需的 GPU 採取保守立場,如今看來也成為一大問題。

在庫克的領導下,蘋果一向善於用現金與市佔來主導全球供應鏈,無論是半導體還是玻璃原料。然而,當市場對 GPU 的需求大爆發時,蘋果卻因持觀望態度而行動緩慢,導致錯失良機。

亞馬遜與微軟等對手早已買下全球大量 GPU 資源,反觀蘋果,因為採購太慢,導致 AI 模型訓練進度遠遠落後。內部AI團隊成員更說,當競爭對手早已搶光 GPU,你不可能再從空氣中變出來。

蘋果長期堅持隱私承諾是AI發展最大阻礙

蘋果的裝置遍及全球,活躍設備數量高達 23.5 億台,理論上讓它擁有比其他競爭對手Google、Meta 和 OpenAI 相比,擁有更多和更龐大的數據來源,包括網頁搜尋、個人興趣、通訊紀錄等等,不過蘋果對於讓自家 AI 研究人員存取用戶資料的限制更為嚴格。

而且蘋果的隱私保護政策不僅適用於自家用戶,也擴及非用戶,例如 Applebot(蘋果用來爬取網頁資料供 Siri、Spotlight 與其他搜尋功能使用的爬蟲工具)允許網站輕鬆選擇「退出」數據收集,也就是讓網站能禁止蘋果使用其資料來訓練 Apple Intelligence,結果就造成很多網站都選擇不開放。

蘋果要iPhone用戶刪掉Chrome?背後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這些限制導致蘋果的研究人員只能更仰賴購買自第三方授權的資料集,或使用所謂的「合成資料」(synthetic data)這是由人為設計、專為訓練 AI 所產生的人工資料。

一位老臣說M蘋果過去的策略一向是我們雖然起步較晚,但我們擁有十幾億用戶,我們會慢慢磨,最後反超所有人,但這套戰略,這次在AI可能行不通了。

據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除非蘋果的 AI 技術有重大突破,否則屆時勢必會有許多用戶選擇跳槽。而除了 OpenAI、Anthropic、Meta 和 Alphabet 等大公司外,還有如 DeepSeek 等創新新創持續冒出,競爭更加激烈。

徹底全面替換AI和Siri高層重組

在人事方面,據多位高層表示,庫克已經不認為 John Giannandrea 能夠勝任當前 AI 領導職位,已經在 2025 年春季撤除了所有與產品開發相關的職責,包含 Siri 工程與未來機器人裝置的研發。

內部人士透露,部分蘋果高層已經討論過讓他直接退休(他目前 60 歲),但也擔心若他一走,他帶來的頂尖研究員與工程師也會跟著離開。

同時 Siri 團隊也改由 Mike Rockwell 接手,他曾主導 Vision Pro 混合實境頭戴裝置的研發,並重組團隊,派入他從 Vision Pro 帶來的得力幹部擔任主管,將由 Rockwell 向 Federighi 彙報,後者也接手了更多與 AI 軟體產品規劃有關的責任。

why apple ai lags behind chatgpt john giannandrea a3

為何會選 Rockwell 做為 Siri 團隊領導,主要是最初他在 2015 年加入蘋果,就曾提議要讓 Siri 功能更強大,要成為全方位的數位生活助理,當時有人認為他只是發牢騷,未來人們和手機互動的主要方式就是靠它,

甚至過去 Rockwell 也曾說服公司要升級 Siri 語音品質,還高價招募配音員和打造高級錄音室來重錄聲音,在他主導 Vision Pro 專案時,他也曾希望 Siri 成為該裝置的主要操作介面,卻發現 Siri 團隊對這個構想興趣缺缺,現在他終於有權力能親自推動 Siri 全面進化。

目前 Rockwell 也正積極重組 Siri 團隊,目標是大幅提升 Siri 的語音理解速度與準確度,打造一個如 ChatGPT語音模式那般自然的互動體驗。

挽救AI領域蘋果著手開發新一代SiriGPT

蘋果為了因應生成式AI挑戰,內部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推動,現在在蘇黎世的 AI 團隊正打造一個全新的軟體架構,以取代目前 Siri 那套混合式程式碼,目前內部代號為「LLM Siri」的秘密計畫,將採用完全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單一架構(monolithic model),目標是讓 Siri 更具對話性、也更擅於資訊統整。

同時蘋果在德州、西班牙與愛爾蘭等地也配置了數千名 AI 分析師,專門審核 Apple Intelligence 所生成的摘要內容是否準確,並比對來源資料,評估系統出現「AI 幻覺」(即生成錯誤資訊)的頻率。

近期的軟體更新中,iPhone 也被用來協助改善蘋果的合成資料,這些假資料會與使用者手機中的郵件語言風格進行比對,藉此獲得「真實語料」參照點來優化訓練資料,而不會直接使用用戶的私人內容。

據員工透露,蘋果希望能將 Siri 打造成真正的 ChatGPT 競爭對手,內部測試的新一代SiriGPT聊天機器人在過去六個月中已有重大進展,甚至有高層認為其表現已可媲美最近版本的 ChatGPT,如果未來 Siri 能整合這套系統,能縮小技術差距。

sirigpt apples new siri

同時內部也已開始討論讓 Siri 具備「存取開放網路」的能力,也就是可以直接從多個資料來源抓取與整合資訊來回答問題。

蘋果也對另一項延遲許久的 AI 功能抱持高度期待,能讓 Siri 深度整合 iPhone 應用程式,這功能若成功推出,用戶將能以語音指令直接控制更多 App 功能,不但有助於 Siri 的實用性,也將進一步強化 App Store 的地位。

總結:初衷未變執行需替Siri換腦或許能成功

Siri還有機會嗎?AI 算是一場長期戰,蘋果的確擁有重整旗鼓的資源與平台,但這次,光靠精緻產品與封閉系統,恐怕不足以迎戰正在快速進化的開放式AI生態,蘋果從這幾年也開始意識到一件事,Siri 語音助理不只是產品,它是未來 AI 能夠讓使用者與世界互動的入口。

就連同Siri共同創辦人Dag Kittlaus日前在一次訪問中表示,所有這些做大型語言模型的公司,其實都不懂什麼是數位助理。他認為,蘋果仍握有核心優勢,只需幫Siri進行一次換腦移植,便有機會東山再起。

延伸閱讀:

就在 John Giannandrea 進入蘋果公司後,立即整合分散各處的 AI 團隊,據多位內部多名蘋果員工說,長久以來高層就認為 AI 發展受限,原因之一就是每個部門各自為政的結構。現在,包括機器學習研究、測試團隊與 Siri 統統合併成同個部門,並由 Giannandrea 直接向執行長 Tim Cook 匯報,才讓 AI 在組織內的地位與軟體、硬體與服務齊頭並進。

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教學和3C資訊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瘋先生YouTube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