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與前美國總統川普之間的關係再掀波瀾,川普近日公開表示,對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感到不滿,批評蘋果持續將供應鏈轉向印度,無視先前美國禮遇,甚至直言:「我不希望你們在印度建廠。」

根據《CNBC》報導,川普於 5 月中旬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日前與庫克在私下會面中有些摩擦。他向庫克表示:「我對你非常好!你說要帶來 5,000 億美元的投資,但我現在聽說你們正在印度大舉擴張,這不是我想看到的。」
川普進一步強調,美國多年來容忍蘋果在中國設工廠,如今是時候回報美國,並且跟庫克說:我們要你回來美國建廠,不是去印度。印度可以照顧自己,我們要的是你在美國這裡投資。
儘管川普宣稱蘋果將會提升在美國的製造規模,但他並未提供具體時程或計畫內容。這番言論延續了他在 5 月 12 日的模糊承諾,當時他表示庫克會平衡好他的數字。

關稅壓力與供應鏈重組:印度成最大受益者之一
川普所稱的「對等關稅」政策,理論上是為了懲罰對美貿易不公的國家,進一步鼓勵企業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然而,實際上這些關稅往往是由美國企業與消費者承擔,而蘋果等跨國企業則轉而將產能轉移至包括印度、越南在內的其他亞洲國家。
根據產業分析,蘋果供應商近年在印度的投資不斷擴大,目前約有 20% 的 iPhone 已於當地生產。鴻海(Foxconn)近期更宣布計畫在 2025 年底前將印度產能翻倍,此外由鴻海與印度塔塔集團(Tata Group)合資的新工廠也將進一步擴大產線。

需要強調的是,蘋果本身並不擁有這些供應商,而生產地點的遷移屬於供應鏈自行決定。早在 2019 年,蘋果便已設立專責團隊,評估將供應鏈移出中國的可行性,直到 2022 年更傳出,蘋果已明確要求部分供應商尋找中國以外的製造據點。
美國製造難題:技術、成本與現實的落差
川普長期以來多次公開表示,希望 iPhone 能夠在美國生產,現任商務部長霍華德路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更曾引述庫克的話稱,蘋果只是在等機器人到位,就會將生產搬回美國。
但這樣的說法存在爭議,外界也質疑,就算機器人能大幅自動化生產流程,仍無法創造大規模就業機會,更關鍵的問題是,美國在專業製造技術人才與關鍵原物料(如稀土元素)方面皆面臨重大瓶頸。
分析人士指出,要將蘋果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的影響,讓印度與越南成為蘋果降低對中國依賴的首選地點,以印度為例,快速成長的勞動力市場與政策優惠,使其成為蘋果供應鏈多元化戰略的核心。
美中關係轉變,蘋果持續低調應對
根據川普最新的發言顯示,他對蘋果在供應鏈轉移上的速度與方向感到不滿,並試圖再次以政治力量迫使企業配合國內製造政策。然而蘋果至今尚未對相關言論做出任何回應,延續其一貫低調的公關策略。
業界普遍認為,儘管川普施壓強度不減,但在缺乏配套產業基礎與合理製造成本的情況下,iPhone 在短期內於美國本土生產的可能性極低。相較之下,蘋果更可能持續深化「中國」策略,以因應國際政治與經濟的不確定性。
延伸閱讀:
- Apple Music療癒聲波歌單真的有效嗎?看懂療癒音樂背後秘密與用處
- Apple計劃2027前推八項產品!摺疊iPhone、AI眼鏡等新品全揭秘
- Apple Watch Ultra 3規格消息彙整!功能亮點、發表日和價格一次看
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教學和3C資訊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 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 Telegram、 Instagram以及 訂閱瘋先生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