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耗電模式主要是電池快沒電時,為了能夠降低 iPhone 和 iPad 用電量,啟用 iPhone 低耗電模式能夠延長電池壽命與續航力最大化,最多可以增加三個小時,那有人也擔心 iPhone 開省電模式會傷電池嗎?以及平常打開 iPhone 低耗電模式比較省電嗎?會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何時才要打開iPhone省電模式,這篇一次解釋告訴大家。
低耗電模式是什麼?
「低耗電模式」能夠讓 iPhone 電池用量偏低時,能夠延長電池續航力的省電功能。有使用 iPhone 用戶大致也會發現 iPhone 電量低於 20% 以下,iOS 系統會自動開啟「低耗電模式」,在進入省電狀態電池也變成黃色圖案,直到電量低於 10% 會再次提醒並且改為紅色狀態。
開啟 iPhone低耗電模式缺點?
開啟 iPhone「低耗電模式」主要好處是延長電池續航力,主要是透過關閉CPU節流處理器和後台刷新等功能,以達到優化 iPhone 電源效率,換取更多電量,相對也會導致某些功能受到限制,在 「iPhone低耗電模式」會降低或影響底下幾個功能:
- 配備 ProMotion 顯示器 iPhone 或 iPad 更新頻率會被限制在 60 Hz 以下,導致畫面滑起來會明顯卡頓。設備包含 iPhone 13 Pro、iPhone 13 Pro Max、iPad Pro 10.5 英寸、所有 iPad Pro 11 吋機型,以及 iPad Pro 12.9 英寸(第 2 代)和後續機型。
- iPhone 12 系列會自動停用 5G 網路(影片串流和大型下載作業等部分情況除外)。
- 背景 App 重新整理自動關閉。
- 螢幕亮度自動調低。
- 自動鎖定會改為 30 秒。
- 停用系統動畫視覺效果。
- 暫停iCloud 照片同步。
- 停用AirDrop、接續互通等功能。
- 自動下載停用。
- 電子郵件擷取停用。
- 處理器會自動降低約40%效能。
iPhone長開省電模式會傷電池嗎?
不少人也好奇 iPhone 長開省電模式會傷電池嗎?其實 iPhone開啟 「低耗電模式」(省電模式)並不會傷電池。主要主要是解決電量低於 20% 後,提供手邊沒有行動電源或無法立即充電用戶,能透過省電模式延長電池續航力,至少還可以接聽電話、收發電子郵件以及訊息或上網,以便可以用 iPhone 正常進出大眾交通工具。
當然也有iPhone用戶在玩遊戲時,會選擇打開「低耗電模式」能夠降低遊戲時手機發燙問題,如果想要避免遊戲發燙,可以參考之前瘋先生分享的技巧,搭配捷徑自動化,當開啟遊戲後會自動觸發iPhone省電模式,不過缺點是跑高效能的遊戲可能會出現卡頓,畢竟是處理器降頻在跑。
如何手動 / 自動打開iPhone低耗電模式
通常 iOS 內建「低耗電模式」會在電量低於20%自動開啟,也可以透過底下兩種方法,提前開啟 iPhone低耗電模式來使用:
方法1. 手動開啟低耗電模式
透過 iPhone 右上角往下拉叫出「控制中心」。
就能夠點擊打開「低耗電模式」,也可以自己決定 iPhone 開啟省電模式何時要開啟或關閉。
要是發現控制中心沒有出現iPhone低耗電模式功能,就要到 iOS「設定」>「控制中心」內,從「自訂控制項目」將「低耗電模式」加入,就能夠在「控制中心」快速切換。
方法2. 搭配捷徑自動開啟低耗電模式
由於系統自動開啟低耗電模式預設在20%才會啟動,但是 iPhone 鋰離子電池低於20%才充電,反而會造成iPhone電池永久性傷害,也容易出現電池健康度掉得特別快情況,建議可以搭配捷徑自動化,提前 40% 自動啟動「iPhone低耗電模式」功能,就能真正實現延長電池壽命和減緩電池健康度狂掉問題,詳細可參考底下操作教學:
另外瘋先生也額外分享7招iPhone省電模式開啟技巧,詳細可以透過「iPhone省電模式怎麼開?必學7招啟用iOS 低耗電模式技巧」文章了解。
長開 iPhone低耗電模式比較好嗎?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與使用習慣,沒有一個明確答案,要是出門 iPhone 電量不足情況下,身旁沒有帶行動電源或可充電地方,這種緊急情況下開啟 iPhone低耗電模式會特別有用。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長時間都打開低耗電來使用,不過有些功能就會被受限,像是沒辦法自動在後台刷新,以及看不見絢麗的動畫效果,對於新款 iPhone 反而不建議開啟,畢竟效能會降低40%,除非設備屬於舊款且耗電特別明顯,才建議長時間打開。
如果設備已經使用好幾年,直到最近發現電池續航力不佳,建議先檢查電池健康度,通常電池屬於消耗品,時間到就應該更換而非是等待拖延,畢竟電池老化後,相對也會造成續航力和性能下降,推薦透過底下文章全面了解。
更多實用技巧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教學,後續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Mac、3C隱藏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瘋先生LINE@、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YouTube頻道,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學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