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發現 iPhone 會竊聽對話,在跟朋友或家人聊天到某樣物品後,過沒多久後,瀏覽 Facebook 、Instagram、YouTube 或網頁廣告就開始出現那些物品相關廣告,造成不少人恐慌,懷疑是不是 iPhone 在竊聽我們聊天?這篇就來探討是真的 iPhone 會竊聽?還是大家最常用的 FB、IG或 Google 才是主謀。
不管是 iPhone 或 Android 設備本身並不會竊聽,特別是 iPhone 更不可能會竊聽用戶對話,畢竟 iPhone 本身並沒有錄音功能,甚至 Apple 也在 iOS 14 增強個人隱私權,只要啟動麥克風就會出現橘點提示,如 iPhone 真的有在竊聽對話,那你應該會一直看見狀態列顯示麥克風燈號。
也有人懷疑是 Siri 會竊聽你說話,否則怎麼可能 iPhone 能夠下指令嘿 Siri 就會立即喚醒語音助理功能?
對於這問題,直接透過 Apple 的「跟Siri對話、聽寫與隱私權」宣告頁面,能夠清楚看見:
Siri資料會與裝置產生的隨機識別碼產生關聯。此隨機識別碼不會連結到您的Apple ID、電子郵件地址或您使用其他Apple服務時提供給Apple的其他資料。 Siri資料和您的要求並不會用來建構行銷的個人檔案,也絕不會出售給任何人。
簡單來說,就是你在透過 Siri 對話時,蘋果伺服器只收到對於 Siri 要求產生聽寫紀錄,且設備只會透過「隨機識別碼」來紀錄,不包含 Apple ID 、電子郵件,甚至蘋果也不會將 Siri 資料和用戶要求對話來建置行銷或出售。
也就可以確定 iPhone 設備本身並不會竊聽用戶對話,那怎麼會發生跟其他人聊天說到某個需求或想購買的東西,過沒多久就會在 Facebook、Instagram 或 Youtube 平台看到相關廣告或推薦影片呢?
Google 和 Facebook 被證實在竊聽和分析行為
其實問題就出自於大家最常用的 Google、Youtube、Facebook、Instagram 服務,才會導致多數人誤以為是 iPhone 遭竊聽,當然 Android 也同樣會有此問題,主因還是出自於 Google 和 Facebook 在背後竊聽你的對話和分析你的行為。
實際 Google 早就被國外用戶 Mitchollow 證實,Google Chrome會偷偷開啟電腦麥克風竊聽你對話,能夠在你說完話沒多久後,會在網頁上跳出剛剛說的廣告。
至於 Facebook 也更不用多說,只要你在其他 App 或瀏覽器搜尋過資料,沒多久後 FB、IG 就會出現相關廣告,主要是利用「站外動態」(Off-Facebook activity),也能夠跟蹤用戶的瀏覽行為與 App 互動資訊,就算 Facebook 過去不承認有錄音,實際上 FB 還是可以透過各種不同方法來蒐集用戶行為與喜好,轉換變成大數據資料庫,像是你到過哪個地方打卡、最近在關注哪些事物(點讚粉絲團、搜過網站、App搜尋),甚至也會利用 Facebook Pixel 等工具,持續繼續追蹤用戶數位足跡,自然就會根據你的喜好推送你感興趣的廣告。
平台免費不用錢,你只是個商品而非用戶
不管是 Google 或 Facebook ,會發現他們所提供的服務大多數都是「免費」,像是 Gmail、Youtube、Google 地圖、日曆、搜尋、Facebook、Instagram 等平台,全都免費提供你使用,但是你有沒有思考過,這些科技龍頭是靠什麼在維持這類免費網路服務?
說穿了就是要靠「廣告」來盈利維持營運,現在大家花很多時間在 Youtube 看影片,利用 Google搜尋資料和 Google 地圖導航,甚至也會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社群互動,你的一切行為早已經被爬蟲記住在大數據資料庫內,包含性別、年紀、設備、瀏覽時間、搜尋紀錄、去過哪裡、喜愛什麼、最近買什麼、興趣與喜好等,全部早已經被紀錄,就連同 Apple 同樣也會收集紀錄,不只是其他科技公司。
這些資料日積月累已經相當龐大,也被稱之為大數據,科技大廠提供平台數據資料如此多,要怎麼讓使用者能夠第一時間看間?廠商或廣告主會願意花錢買廣告和刊登廣告,以利提高曝光度,也讓這些平台能夠繼續營運下去。
有句話說得很好「免費的最貴!」,這句話含意是指「如果你不付錢就能享有免費服務或內容,這時你並不是消費者或用戶,已經將自己變成一個商品。」
聊天內容被監控?
至於有人發現光是和別人聊天而已,從來沒有搜尋過那些資料,過段時間用 iPhone 滑 IG 、FB 馬上就會跳出那些廣告,感覺自己好像被監控?
對於這問題也不用太過於驚訝,問題並不是出在於 iPhone,主要還是在於 Facebook 、Google 兩大科技公司,甚至不同公司也都會共享數據,難道你不知道 Facebook 和 IG 是同一家廠商,Google 所有廣告和服務也都是互相共享,會在不同平台看見都不用意外。
像是最近很紅 Clubhouse 也存在非常嚴重竊聽資安隱憂,背後平台是由中國企業聲網 Agora ,聊天室和用戶ID全採用未加密傳輸,容易被攔截和監聽,甚至聲網有可能會將用戶語音原始數據提供給中國政府,就算是 Clubhouse 強調不會保存訊息,在點對點加密之前,聲音也容易存在安全與攔截風險。
就如同你今天去 IKEA 買東西,回來時候滑手機或用電腦瀏覽網頁,就會看見 IKEA 廣告,甚至還是你要買的產品,其實是有買廣告的店家,可利用定位、社群、聊天工具、搜尋、Email 、網頁等數據,甚至可能你看了某張圖片停了特別久,也全會被記錄下來,系統會自動推送適合的廣告給你。
數位廣告圈的常態
實際廣告不可恥,不管是走在街上、電視、報紙、城市中的車上和牆壁上到處老早就充滿不少廣告,只是你在生活中已經很習慣,廣告主要用意,在於讓用戶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訊息與資料。
但是蘋果就真的沒有廣告機制嗎?或許你可以打開 App Store 看看,在搜尋頁面中為你推薦區塊,甚至在搜尋結果最頂端區塊,也是由 Apple 針對自家平台設計的廣告機制,只差別在於蘋果是透過用戶搜尋內容推送廣告給你,要是蘋果今天有搜尋引擎以及靠廣告賺取收益,是否還會強打隱私權?也是令人值得思考。
蘋果近年一直對外強調個人隱私權,最主要用意就是在攻擊其他對手,削弱對方獲利的手段之一。
加強 iPhone 避免被 Facebook、Google 竊聽方法
如果你是比較在意隱私權,想要提升 iPhone 隱私,想避免被 App「監視或竊聽」,那麼可以根據底下操作來防止:
- 關閉 FB 、IG、Youtube 麥克風與定位
- 限制 Siri與搜尋功能
- 刪除伺服器上的 Siri 聽寫紀錄
- 關閉APP追蹤
- 刪除伺服器 Siri 聽寫紀錄
- 加強LINE隱私與關閉個人化廣告
- 關閉 Facebook 追蹤站外瀏覽
- 關閉或刪除 Google 活動紀錄
1.關閉 FB 、IG、Youtube 麥克風與定位
透過 iOS「設定」>「Instagram」,將「麥克風」關閉,另外連同「位置」也改為「永不」;至於其他 Facebook 、Youtube 也都是同樣設定,能夠避免這些 App 透過麥克風或定位來推送相關廣告。
2.限制 Siri與搜尋功能
到 iOS「設定」>「Siri與搜尋」>「Facebook」,將「從此 App 學習」和「與跟 Siri 對話搭配使用」都關閉。
3.刪除伺服器上的 Siri 聽寫紀錄
如果不太信任 Siri ,想要將 Siri 聽寫紀錄資料移除,可以透過 iOS「設定」>「Siri與搜尋」點選「刪除 Siri與聽寫紀錄」,即可從蘋果伺服器上移除 Siri 資料。
4. 關閉APP追蹤
iOS 14 追蹤保護功能強化,主要是能夠讓 iPhone 用戶能擁有更多控制權,也能讓用戶能知道自己當前所安裝的 App 應用程式是否有被廣告跟蹤,如果你想要關閉 APP 追蹤,可透過底下教學操作:
5.刪除伺服器 Siri 聽寫紀錄
其實 Apple 沒有明確告訴你,iPhone 也會偷偷在後台紀錄你曾過去的位置,也就是行蹤軌跡記錄,如果你覺得這功能會影響到你的隱私,也可以透過底下方法關閉。
可到 iOS「設定」>「隱私權」>「定位服務」。
滑到最底點選「重要位置」,並且將「重要位置」功能關閉即可。
6.加強LINE隱私與關閉個人化廣告
除了社群媒體外,另外大家最常用的 LINE 同樣也是要特別注意。
打開 LINE App ,點選右上角「設定(齒輪)」,進入後選擇「隱私設定」。
並且點選「廣告相關設定」。
將「使用 Cookie接收個人化廣告」、「使用LINE內部識別碼姐收個人化廣告」全關閉,最後回到上一頁,進入「外部應用程式存取」,可以改為「拒絕」或「互為好友時允許」。
7. 關閉 Facebook 追蹤站外瀏覽
FB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會追蹤你手機站外動態功能,像是 Facebook 登入應用程式、 瀏覽內容、 搜尋商品、 將商品加到購物車、 購買商品、 捐款等,這些行為全部都會被 FB 紀錄,當然 FB 蒐集到的資料也會用在 IG 上,畢竟兩者都是同一家企業在經營,可根據底下來關閉:
8. 關閉或刪除 Google 活動紀錄
Google 會紀錄你的所有行為,多數人在使用免費服務下可能不清楚,但是可以透過「Google網路和應用程式活動」來查詢,甚至也可以點擊「自動刪除」,讓系統定期自動刪除網路應用。
另外也可以進入「Google活動控制項」內,可以發現 Google 會儲存定位紀錄、網路與應用程式活動、搜尋紀錄、YouTube觀看/搜尋紀錄、廣告個人化等等,從這頁面中你可以設定自動刪除資料。
總結
通常透過以上8種方法就能夠降低被 App 竊聽和監控,但我們無法真正的在網路上隱藏,除非你完全不用手機或上網,但是想繼續在社群、影音平台上享有這些免費體驗,身為使用者就只能夠遵循平台規則走。
最後還是要提醒,雖然個人隱私雖然重要,但是我們還是無法離開這些平台,不過還是可以透過現有功能進行刪除數位足跡與持續監視。
喜歡這篇文章教學,後續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Mac、3C隱藏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瘋先生LINE@、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YouTube頻道,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學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