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對於蘋果(Apple)旗下生成式 AI 系統「Apple Intelligence」明顯落後競爭對手,外界也相當好奇蘋果要如何在 AI 賽道上追趕。如今蘋果高層也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罕見鬆口談論蘋果對 AI 策略的整體思維與市場定位,透露 Apple 並不打算與 ChatGPT 等 AI 服務正面對決,而是選擇走一條本地運算與深度整合的差異化路線。

蘋果對Apple Intelligence定位是深度融合系統技術
蘋果行銷資深副總 Greg Joswiak 及軟體工程資深副總 Craig Federighi 日前接受《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 Joanna Stern 專訪,強調 Apple Intelligence 的定位並非單一應用程式或聊天機器人,而是一種「賦能技術」,目的是讓 AI 無縫整合進作業系統中的各項功能。
Joswiak表示,蘋果目標是讓使用者在日常操作中,不知不覺就用上了 AI,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用 Apple Intelligence,更在訪談中回應業界批評,直接暗批某些不分青紅皂白的評論者,對蘋果 AI 的不信任缺乏根據。
有別於市場上多數AI科技公司,蘋果高層也直言在策略與其他人不同,不打算推出一個名為 Apple Intelligence 的 App,也不是為了推出一個 ChatGPT 式的聊天工具,而是優先考量使用者體驗,選擇與 ChatGPT 整合和導入更多 AI 功能。

Federighi 也補充說明,先前展示的基於 Apple Intelligence 的 Siri 語境理解功能,實際上都是在真機上執行的版本,他否認外界質疑展示內容僅是「展示用範例」,強調該功能已達可用階段。
蘋果能否追上其他AI競爭對手?蘋果選擇專注核心整合
華爾街日報記者 Stern 在訪談中向兩位高層提問,蘋果是否能在 AI 市場中追上競爭對手,甚至她也提到,自己在日常使用都會依賴其他 AI 工具。
Joswiak 認為蘋果目前做法並不是要參加「誰生成得更快」的AI競賽,而是打造一個有實際用途、符合蘋果哲學的 AI 生態系。
對於外界都希望蘋果能做出哪些事情,也讓蘋果高層感到很莫名其妙,Federighi 舉例為什麼沒人會問蘋果不打造一個像 Amazon 的購物網站,也沒人質疑蘋果為何不做一個 YouTube 替代品影音網站?那麼為什麼大家對蘋果沒推出 AI 聊天機器人這麼在意?因為 Apple Intelligence 本質是讓 AI 成為作業系統底層能力的一部分,而非開發一個特定產品來對標對手。

構成蘋果AI關鍵差異:本地模型、個人化和私密性
目前 Apple Intelligence 已陸續整合進 iOS、macOS 與 iPadOS,並採用本地端模型運算方式,強調使用者資料不會離開裝置。
此外開發者也將能透過 Foundation Models 框架,在裝置端實作原先需依賴雲端 AI 平台的功能,進一步降低資料外洩風險,並強化個人化體驗。
對於外界傳聞 Siri 將在未來採用 LLM(大型語言模型)作為後端支援,結合 Apple Intelligence 所提供的語境判斷能力,逐步邁向真正的智慧助理,不過就蘋果目前並未透露有任何推出獨立 AI App 或聊天機器人的計畫,或許這項功能也僅只有在內部才能使用。

蘋果AI走的是不同賽道,而不是落後
正如蘋果高層訪談表明,外界普遍認為蘋果在 AI 領域動作慢半拍,但實際上,蘋果選擇的是一條更穩健、以使用者為核心的技術整合路線。
即便當下 Apple Intelligence 的功能如圖像生成表現尚有不足,Siri 也仍有改善空間,但蘋果強調自己正在進行的是另一場比賽,不是為了要跟其他主流 AI 公司比誰更快推出新功能,而是確保每項 AI 技術都能真正為用戶所用,並保障隱私與效能。
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教學和3C資訊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 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 Telegram、 Instagram以及 訂閱瘋先生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