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秀出iPhone精緻美背與Apple標誌,通常大多數都會選購「透明手機殼」來用,市面上也有不少iPhone透明殼供用戶挑選,從百元不到的空壓殼,到百元甚至千元手機殼都有,經常遇到多數讀者抱怨,用不到幾個月透明殼就出現發黃情況,那究竟哪款透明手機殼才是真的不會發黃?
這次瘋先生就找來三款不同材質的透明手機殼進行實測,分別是空壓軟殼、透明PC硬殼和RhinoShield犀牛盾採用獨家抗黃材料的Clear透明手機殼,利用常見的黃化成因實測,如:長時間陽光曝曬與各種醬料浸泡染色測試,告訴你哪種材質的保護殼最容易發黃。
透明手機殼變黃是什麼原因造成?
當前透明手機殼材料大多是採用透明 TPU (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具備耐磨耐刮與透光性佳的特性,只要暴露在高溫環境或陽光下,紫外線會造成聚合物材質老化,就容易會出現變黃情況,就算沒有長時間曝曬,一般日常生活使用,手指皮膚會自然分泌油脂或汗,同樣也會造成手機殼變黃。
所以 TPU 材料變黃算是化學變化的過程,會受到紫外線照射、水氣、汗漬、髒污等使用影響,更不要相信有方法可以還原變黃的手機殼方法。
不會發黃的透明手機殼是真的嗎?
有許多手機殼製造廠商,都絞盡腦汁的研發出各種抗黃材質,甚至推出1年內變黃直接換新保固的服務,目前市面上敢大聲宣稱5年終結黃化保固,就是來自RhinoShield犀牛盾的Clear透明手機殼,官方號稱不變黃的透明手機殼,到底是真是假?
為了驗證廠商與商品實際有沒有這麼抗黃,這次瘋先生就實測RhinoShield犀牛盾Clear透明手機殼,而且另外找兩款市面上常見的的透明殼材質(空壓殼和硬殼)來比較,光是拆掉保護殼包裝,就發現99元空壓殼已經稍微偏黃,另外兩款透明殼則沒有有這種情況。
【實測1】15日高溫陽光曝曬發黃測試
將三款iPhone透明保護殼連續放15天在外面進行曝曬,其中幾天室外平均溫度高達30度以上。
經過15天日曬測試結束後,曬到連貼紙都從白色變成乳黃色,上面三款透明手機殼效果呈現如下圖,其中空壓殼嚴重發黃,而透明硬殼在邊緣矽膠也有明顯發黃的情況,然而RhinoShield犀牛盾Clear透明殼依舊保持原本的光澤,幾乎看不見有黃化跡象。
空壓殼會明顯發黃,最主要是因為全部都是採用TPU軟殼,而且是品質比較低階材料製成。
常見的硬殼手機殼,邊緣採用TPU軟殼,背面則是PC硬殼,透過畫面還是能夠發現其實硬殼邊緣亦有發黃跡象,只是比起空壓殼較不明顯。
反而RhinoShield犀牛盾的Clear透明殼同樣長期暴露在高溫環境下,保護殼顏色依舊保持非常透徹,完全沒有出現任何黃化情形。
再次對比三款保護殼,能明顯看出在紫外線和陽光照射下,Clear透明手機殼的抗黃能力優於硬殼和空壓殼。
【實測2】日常生活醬料測試
邊吃飯邊滑手機已經變成很多人日常習慣,甚至煮菜時也會放在廚房台面上,邊看食譜或煮菜影片,導致容易沾到醬油、辣椒醬或醬料等,所以第二回發黃測試,就要將保護殼泡在所有醬料內進行終極實驗,看哪款比較不容易被染色。
將所有醬料全倒入盤子內後,並且將三款透明手機殼內層沾上醬油膏。
為了能讓三款保護殼完全能夠大面積浸泡在醬料中,也將它們轉移至另一個容器內進行,浸泡約1天時間。
經過一天日常生活醬料測試,將透明殼上的醬料全部清洗乾淨後,會發現空壓殼邊緣經過醬油浸泡發黃狀態更為顯著,就連同陽光實驗中黃化較不明顯的硬殼,也無法抵擋醬料染色,同樣出現黃化狀態,唯獨只有RhinoShield犀牛盾的Clear透明手機殼還是保持非常乾淨,連同鏡頭框也沒有出現黃化問題。
透明手機殼發黃測試總結
從以上測試結果來看,確實能夠發現比較便宜的空壓殼,用料最差也是最容易發黃,畢竟價格反應了結果,甚至長期在外面曝曬材料也可能產生塑化劑疑慮。
而透明硬殼最主要是背面採用透明PC材質,但是邊緣同樣會容易黃化情況,但實際上久了還是會出現像空壓殼的發黃情況,大致只能延緩發黃而已。
這次最令人訝異的是RhinoShield犀牛盾Clear透明殼在抗發黃確實很厲害,最主要關鍵技術是採用 ShockSpread 獨家材料加入終結黃化與防摔特性,且通過BPA Free的驗證,不用擔心會有傷害人體的材料成分。Clear透明殼採用一體成型式的設計,也支援多色個人化搭配,可自行選擇環保掛繩和鏡頭框,甚至主打「五年不變黃保固」,要是真的遇到極端情況,把手機殼有發黃情形,只要向RhinoShield犀牛盾官方客服反應,就可享無條件免費換新服務。
另外瘋先生也替本站讀者爭取折扣碼,只要輸入「22瘋先生-終結黃化」即可享有優惠。
- 購買連結:點我前往購買
- 商品保固資訊:點我了解
- 推薦延伸閱讀:RhinoShield犀牛盾Clear透明手機殼開箱實測,掛繩、模組化配件玩出個人風格
喜歡這篇文章教學,後續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Mac、3C隱藏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瘋先生LINE@、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YouTube頻道,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學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