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耐用度為何比安卓強?蘋果揭矽谷實驗室嚴格6大測試項目


向來 iPhone 在二手機市場都相當保值,據研究顯示,iPhone 平均殘值往往比 Android 裝置高出約 45%,除了蘋果提供長達五年以上的 iOS 軟體更新支援外,背後更有一整套嚴謹的硬體測試機制,確保裝置在各種極端條件下依然穩定運作,近日中央社也罕見探訪位於美國矽谷的 Apple Durability Lab(耐用度實驗室),揭開蘋果是如何測試 iPhone 極限,實現更耐用的背後祕密。

iPhone耐用度為何比安卓強?蘋果揭矽谷實驗室嚴格6大測試項目

蘋果耐久實驗室相當低調隱密卻背負重責大任

蘋果耐用度實驗室(Durability Lab)位於美國加州矽谷內,距離蘋果總部約20分鐘車程,整體建築物外觀是非常低調,無任何標示和招牌的灰色建築,在進入後只有幾張接待桌,很難想像這裡就是 iPhone 進入市場前的最後測試關卡。

根據雪梨晨鋒報報導,蘋果在新產品的開發週期中,有將近 90% 的時間都投入在測試階段,該實驗室負責觀察消費者實際使用產品的方式,並根據這些行為進行一系列針對性的測試。

蘋果耐久實驗室相當低調隱密卻背負重責大任

實驗室的「產品完整性團隊」通常會蒐集來自全球用戶的實際使用行為與故障樣態,進行對應測試。核心目的不只是提升產品耐用性,主要任務是確保使用者安全,其次才是穩定性和延長設備壽命,最後才強化維修與再利用,這也是蘋果推動環境永續策略的一環。

唯獨有這些嚴格標準測試和改進,才能夠讓iPhone在二手市場上,讓平均殘值比安卓裝置高出約 45%。

Apple多項iPhone耐用度測試項目設備大公開

IPX防水艙模擬水環境:從小雨到加壓深潛

首站主要是 IPX 防水測試艙測試區,能夠評估 iPhone 產品是否達到特定防水等級,蘋果採用的是 IPX Chamber 測試艙,能夠模擬出 IPX1 毛毛細雨到 IPX6 高壓水柱沖擊,甚至連水下壓力 環境也能進行 IPX7~IPX8 防水測試。

  • IPX1:模擬日常毛雨,從 360 度向機體噴灑水柱。
  • IPX6:進行高壓遠距噴水測試,模擬突發暴雨。
  • IPX7~IPX8:透過透明加壓箱,重現水下 1 公尺至 6 公尺環境。

與一般認知不同,防水測試不僅關乎防水矽膠與膠條密封性,實驗室還會將大多數用戶會接觸的物質,像是香水、防曬乳與化妝品,直接塗抹在裝置上後再進行防水測試。

因為這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可能影響裝置密封性,特別是 AirPods 的塑膠外殼在接觸到防曬成分後,耐用性就會成一大考驗。

Apple多項iPhone耐用度測試項目設備大公開 1

極端氣候模擬:高溫、高濕、鹽霧環境全涵蓋

實驗室還設有一座小型氣候控制艙,能夠用來模擬 40°C 高溫與 90% 相對濕度的極端條件。此外,還會針對海濱地區進行鹽霧腐蝕測試,以應對鹽分對金屬與電路的侵蝕風險。

  • 海邊環境:以鹽霧測試裝置抗腐蝕能力。
  • 極端氣候:模擬攝氏 40 度、濕度 90% 的高溫潮濕環境,觀察裝置是否能穩定運行。

蘋果表示,iPhone 產品必須要經過這些極端條件測試,才能確保在全球市場出貨後,消費者無論身處北歐嚴寒還是東南亞濕熱,都能有一致的使用體驗。

Apple多項iPhone耐用度測試項目設備大公開 2

日常摔機模擬:跌落、震動與運送過程測試

耐摔度一直以來都是智慧型手機最關鍵指標,蘋果也在隨機跌落測試區(Random Drop Station)內特別研發一款「隨機跌落測試設備」(Random Drop) ,能夠從不同高度、角度將 iPhone 掉落於塑合板、瀝青、花崗岩等材質表面,模擬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摔落狀況。

Apple多項iPhone耐用度測試項目設備大公開 3

為了追求精準度,蘋果採用機器人手臂系統,可設定不同高度與角度進行摔機測試,並搭配高速攝影機,能讓研究團隊逐格分析第一次與第二次衝擊點、變形行為與損壞原因,進一步優化 iPhone 機身設計。

通過這些測試和優化,這也讓過去五年間,能幫蘋果將 iPhone 實際受損比率降低約 40%。

Apple多項iPhone耐用度測試項目設備大公開 4

展示測試中還分享MacBook 的「軟Q彈性」表現,在模擬跌落過程中,機身會產生輕微搖曲變形,類似吸震器原理,幫助分散衝擊力,這種微妙的「形變而不碎裂」策略,展現了結構與材料設計的巧思,並非單靠硬殼就能達成。

震動測試模擬:還原全球汽車、飛機運送現場

蘋果耐久團隊也沒有忽略產品在出廠後運送過程情況,實驗室在震動測試台(Vibration Table) 區能模擬各類交通工具的震動型態,包括汽車、公車、火車甚至飛機,每種頻率下都需記錄裝置反應,包括機構鬆動或異音產生。

Apple多項iPhone耐用度測試項目設備大公開 5

這能夠讓 iPhone 設備確保在運送中倖免於難,還能讓用戶在打開包裝前都能確保品質,不管是高頻到低頻、從水平晃動到垂直衝擊,都需通過多種條件測試,確保在任何地點、任何物流條件下皆可安全抵達。

電池充電安全和電池壽命

實驗室內也有針對最多人關心 iPhone 電池壽命與充電安全進行嚴格測試,包括每年約 1000 次的完整充放電循環、極端溫度充電行為模擬,過程全透過機器人進行重複性的按壓與充電操作,以消除人為誤差,還能確保每一代 iPhone 的電池性能都經得起時間考驗。

蘋果工程團隊指出,高溫充電是導致加快電池健康度下滑的主因,為了解決用戶困擾,iPhone 近年推出的充電優化設計,會在 80% 後切入慢充,主要就是降低電池溫度並延長電池壽命。

Apple多項iPhone耐用度測試項目設備大公開 6

更進一步實驗室還展示 iPhone 16 採用的全新電池拆卸技術,利用離子導電黏著劑,施加微電壓即可鬆脫固定,不僅無殘膠,更能在約 90 秒內完成更換,對於提升維修效率與環保回收策略有重要意義。

機身材質測試:經過環境與人體測試

從 iPhone 到 MacBook,再到 AirPods,每一項產品使用的材料都需經過縝密測試與選擇,蘋果表示,材料選擇不只看外觀或成本,更須評估耐久性、厚度、重量與可回收性,例如:

  • 玻璃材質:須進行碎裂分析,尤其針對高空掉落與邊角衝擊的抗裂表現
  • 鈦金屬:被用於高階機型,主因是強度與耐腐蝕兼具,但需克服加工與抗彎曲挑戰
  • 鋁合金與不銹鋼:則根據重量與熱傳導效率作取捨,並廣泛應用於邊框與結構件

在耳機產品中,也會更須考慮人體接觸環境,AirPods 必須通過汗液、皮脂、人造耳垢的長期接觸測試,確保黏膠不脫落、外殼不變質,甚至在模擬高空跌落中仍保有結構完整性。

Apple多項iPhone耐用度測試項目設備大公開 7

結語:iPhone高殘值來自蘋果的偏執

蘋果產品之所以能維持長時間的價值,背後正是這座實驗室數以萬計的極端模擬測試,這種近乎「偏執」的品質控管文化,讓 iPhone 不僅是一款消費性電子產品,更是一種長期投資。

在拚效能與價格的手機市場中,蘋果選擇了另一條路「可靠性、壽命與使用者信任」為優先,才能持續鞏固在高價值品牌定位。

資料來源:Apple中央社雪梨晨鋒報

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教學和3C資訊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瘋先生YouTube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