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Card開箱上手評測:很潮、很硬、很白,台灣刷卡免手續費

蘋果在2019年9月正式開放美國用戶申請,台灣到現今尚未有蘋果要找台灣銀行推出風聲,不過瘋先生也已經透過特殊管道搶先取得實體 Apple Card ,將替大家帶來第一手開箱評測和體驗,告訴你台灣哪些店家能刷與一般信用卡差別在哪。

Apple Card開箱上手評測:很潮、很硬、很白,台灣刷卡免手續費

 

Apple Card 開箱

通常只要透過 iPhone 打開錢包 App 申請 Apple Pay 後,約一個禮拜時間就會收到實體 Apple Card 卡片。

Apple Card 最外盒採用環保材質的紙箱包住,如同蘋果 MacBook 外箱設計,都會有一條可直接撕開,完全不用動用小刀。(透明膠帶是後來被貼上去的..請無視)

Apple Card 開箱1

裡面會看見一個全白色紙盒,正面會有顆浮雕設計的 Apple 。

Apple Card 開箱2

整面設計夠白夠簡潔吧?而且整體都很有設計感,可想想信用卡公司寄來的卡片外包裝,這張 Apple Card 會讓你感覺完全不一樣。

Apple Card 開箱3

掀開信用卡盒子後,裡面則是採用七彩繽紛的漸層設計,

Apple Card 開箱4

Apple Card 則是整個被放置在盒子凹陷內,且不容易掉出來設計。

Apple Card 開箱5

Apple Card 實體卡正面設計,只有 Apple Logo 、持卡人姓名和IC晶片。

Apple Card 開箱6

卡片背面則是只有高盛銀行 Goldman Sachs 與萬事達 Mastercard 的 Logo,底部則是採用銀色的磁條設計,並不會顯示信用卡號、到期日、安全碼、簽名區或是客服電話和防偽反光標誌。

Apple Card 開箱7

對比Apple Card和美國最火紅的信用卡大通藍寶石卡CSP (Chase Sapphire Preferred)普通信用卡正面,大多數信用卡都會有些漂亮的設計底圖來吸引消費者。不過在 Apple Card 卡片厚度比起一般信用卡更厚,從側面可以看出鈦金屬。

Apple Card 開箱8

在背面則就會差異超明顯,Apple Card 整面就是非常乾淨,其他信用卡則會一堆字和圖片,相對傳統信用卡只要不小心掉卡就會非常危險,更容易發生盜刷情形。

Apple Card 開箱9

 

Apple Card 實測開箱影片

 

Apple Card 開卡

剛收到實體卡片時,除了 Face ID 機種會自動靠近外盒會彈出配對提示窗,其餘機種需要打開錢包 App 來執行開卡動作(有點像是蘋果在暗示你趕緊換新機)。

apple card unpacking 23

不過舊款 iPhone 似乎要抓一下角度,要將頂部背面區塊靠在那排字下方配對成功機率比較高,否則會有點開卡。

apple card unpacking 24

 

Apple Card 整合錢包理財功能:交易記錄和刷卡額度立即查

在透過 iPhone 申請 Apple Card後(申請教學),就可以立即使用 Apple Pay 支付和使用錢包理財功能,不需要等到實體信用卡入手才能刷卡。

不管使用 Apple Pay 或實體卡片刷卡後,在錢包 App內點擊「Apple Pay」信用卡後,都能夠看見所有交易記錄、每月交易、應繳金額和本期應繳金額,頂部虛擬卡片則是會顯示經常消費的類別顏色。

「信用卡就是你的理財工具」這句話直接套在 Apple Pay 上真的非常貼切。

蘋果替錢包 App 功能整合理財工具,讓我們可以透過 iPhone 隨時掌握當月的消費狀態,省去要每天打開記帳App來輸入記帳的,畢竟多數人記帳到最後肯定會懶得記帳。

apple card unpacking 10

至於為什麼卡片會呈現橘色呢?其實 Apple Card 虛擬卡會依照消費習慣改變成不同顏色,至於顏色可以透過內建「地圖」App 來比對,在 Apple Card 消費類型都會有一個專屬顏色標示如下,如果某個顏色特別濃,那就表示你這個月都專注於某個類型

  • 綠色:旅遊
  • 藍色:交通
  • 紫色:娛樂
  • 粉色:服務
  • 黃色:購物
  • 紅色:健康
  • 橘色:食物美食

apple card unpacking 11

不得不說在交易記錄真的非常清楚,會列出消費店家名稱、位置、日期和金額,還會顯示回饋額度;再每月消費也能看出總消費情況,不過似乎這功能有些Bug,會導致顯示不出來。

從刷卡項目可以看出,台灣的蘋果直營店、計程車、星巴克都是能夠刷 Apple Card 並沒有問題。

apple card unpacking 12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 Apple Card 資訊,就可以點擊右上角「。。。」進入設定頁面,裡面則可以設定聯絡蘋果客服、設定定期還款,甚至還能看見信用卡的信用額度,以及卡片的詳細資訊。

apple card unpacking 13

由於 Apple Card 上完全沒顯示卡號、到期日和安全碼資訊,這些全部被藏在 iPhone 內,如果網路消費需要輸入信用卡資訊,就可透過這頁面查詢;甚至發現到卡號遭盜刷,也可以點擊「要求新的卡號」立即更換新的卡號。(防止信用卡資料外洩,用黑色條遮住。)

apple card unpacking 14

至於還款部分,則是可以選擇要不要提前還款,甚至還能夠立即繳款,還有每個月對帳單詳細資訊可以查。

apple card unpacking 15

美國信用卡雖然額度相對給得很大方(可以看到本張額度有 $20,000),但台灣信用卡玩家愛用的「溢繳」技巧(透過超額還款的方式將現有的信用額度增加)在美國發行的 Apple Card 身上是不可以使用的。根據高盛銀行的客服說明,出現溢繳的唯一情形只有在「繳清卡費」、「再針對其中一筆交易預約繳款」兩件同時成立才有可能達成溢繳卡費。

apple card unpacking 19

 

Apple Card 實體刷卡體驗

基本透過 Apple Pay 就不需要示範,大家相對比較好奇的是 Apple Card 實體卡到底是怎麼刷的,這裡就親自肉身實測體驗。

使用實體刷卡是會有現金回饋(Daily Cash),然而回饋和優惠讓我們再次複習

  • 1% 現金回饋:Apple Card 實體卡消費
  • 2% 現金回饋:Apple Pay 刷卡消費
  • 3% 現金回饋:Apple 門市、Apple Store 消費、Uber、Walgreens (美國知名藥妝店), Duane Reade (沒聽過的店)。
  • 海外消費免手續費

簡單來說,Apple Card 實體卡刷卡都只有 1% 現金回饋,這並非是像是台灣不少銀行愛用的點數回饋,相對使用現金回饋更不需擔心,點數要透過哪些通路才能消費煩惱。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海外消費免手續費,這對於經常會在海外購物的用戶一定都能夠省下「1.5%」的信用卡海外消費手續費用。

至於現金回饋都是統一存至 Apple Cash 帳號內,可以將這想成是另一個虛擬帳戶,可以轉帳到其他銀行或存錢進去。

apple card unpacking 16

實際到屈臣氏刷卡,Apple Card 實體卡是沒辦法使用感應,都只能透過插卡方式來刷卡。

apple card unpacking 21

登登成功在台灣刷 Apple Card 完成。

apple card unpacking 22

在錢包就會馬上顯示 Watsons 屈臣氏的刷卡金額,還能獲得1%現金回饋,甚至交易項目內會以當地貨幣(台幣)來顯示,是不是超清楚?那可以用在麥當勞嗎?我測試是沒辦法。

apple card unpacking 20

至於台北信義A13 蘋果直營店也確定是可以消費,且直接用實體卡同樣可以獲得3%現金回饋。

apple card unpacking 17

文青最愛的星巴克也同樣可以刷 Apple Pay,不過地點反而是跑到溫哥華地址去,位置抓取主要是因為會偵測iPhone目前在哪一個國家。

apple card unpacking 18

 

Apple Card 體驗感

Apple Card 給我第一印象就是張超白卡,乾淨到會一直讓人直視表面,畢竟這張卡片是蘋果設計團隊親自設計,採用了鈦金屬和新一代信用卡規格,讓人不得不讚嘆蘋果除了搞科技外,現在連金融也都要干涉,甚至還刻意要改變這個市場目前一成不變的體制。

但是從白色盒子內拿沒多久後,就開始擔心刮傷問題,相信多數會想辦信用卡的用戶就是要來消費,而並不是要花時間照顧和保養一張信用卡,整天擔心表面會不會放在口袋或錢包內刮傷或劃黑,這樣的設計就真的有點本末倒置,何不直接將表面全設計成一張黑卡,也許這張卡或許會被叫做 Apple Card Pro ,提供給信用額度更高用戶使用。

除了難照顧外,優點還是有不少,像是現金回饋並不是回饋點數,甚至回饋通路不會是需要用戶自己肉身測試才能夠確定,只要知道到Apple Store 消費就有3%,使用 Apple Pay 就能立即享有2%,實體卡則是不分通路都1%,這更是能讓我取代目前手上的中信 LINE Pay回饋卡。

甚至可以用這張卡來在國外消費,能省去海外手續費問題,甚至可以無腦的替我們理財管控支出,但是目前台灣也有不少信用卡回饋%數也都會不定期推出,也並不是所有通路都只能靠 Apple Card 來刷,還是要選擇比較高回饋的信用卡才是真正省到錢。

很在意信用卡%數的人會考慮的問題(供參考):Apple Card 的刷卡回饋和一般信用卡的回饋其實含金量是相差非常多的,Apple Card 的現金回饋是在完成消費入帳後的 24 小時內以 iCash 形式存入,這筆金額不但可以透過 Apple Pay 用來直接消費,更可以直接轉入銀行戶頭,可說是貨真價實的「現金」回饋。
相較於普通信用卡必須要等到隔月出帳單才會結算刷卡回饋,不但在撥款或結算上都有較長的時差,而且可能限制回饋用途,像是僅能扣抵信用卡帳單、兌換航空里程、在特約商店或通路才能使用等等,而無法像 iCash 一樣如此靈活運用。
同樣是 1%,等待 24 小時和等待一個月的撥款速度差、以及 iCash 幾乎等同現金的回饋,對於老到的信用卡玩家而言,同樣都是 1% 回饋,Apple Card 的回饋含金量可能和一般信用卡的回饋天差地遠。

至於國外其他家銀行會不會仿效這種設計呢?似乎機率很小,畢竟還需要軟硬體整合,且要花費大量成本與時間才能實現。

相信台灣也會有不少家銀行感興趣想跟蘋果合作,但在短期內來說不太可能實現,除非某家銀行撿到槍,甚至延遲繳款要不要繳納延遲金的問題,循環利息也不會像是國外那麼高會達到12.99%~23.99%,只有14.99%上限,還有更多系統串接都是需要雙方互相合作開發測試。

不過從 Apple Card 中文介面都已經準備完成下,也需要跟合作銀行完全授權給 Apple 才有可能,通常這又會牽涉到金管會,甚至卡片背後的聯合信用中心Logo能不能不放也都是一大問題,當然蘋果要推動也會先在人口比較多的國家,台灣要推出 Apple Card 也許要再等等。

最後感謝 JKL美國代買提供 Apple Card 讓瘋先生可以搶先測試,後續我們會在推出Apple Card影片版本,敬請期待。

 

Apple Card 常見問答整理

看完以上文章後,相信大家對於一些細節部分都還是有問題,在這裡替大家整理好常見的問題和答案

台灣什麼時候才會有Apple Card?

答:不確定。

Apple Card 在台灣要如何使用?

答:實體商店如有POS機,有貼 Apple Pay 貼紙,就直接拿透過 iPhone 開啟 Apple Pay 刷 Apple Card ,但也是要確認店家能不能刷海外信用卡的 Apple Pay;如果是線上消費,則要確認商家能不能接受海外信用卡,輸入虛擬卡號就能正常消費。

沒有卡號要如何透過網路消費?

答:在卡片資訊內,會顯示信用卡的卡號、到期日和安全碼,同樣也是可以直接刷卡。

Apple Card 現金回饋(Daily Cash)是回饋到?

答:Apple Cash帳戶內。

像是7-11、全家便利商店能不能透過Apple Pay刷Apple Card?

答:不行,因為這些便利商店都會限制與台灣某幾家信用卡合作,國外信用卡就無法刷。

鈦金信用卡在台灣哪家銀行有在使用?

答:台灣目前也是有不少家銀行也都有推出鈦金屬材質的信用卡,像是中國信託商旅鈦金卡、國泰享購鈦金卡、玉山幸福鈦金卡、富邦鈦金卡、台新國泰航空翱翔鈦金卡、星展鈦金卡、第一銀行媚儷鈦金卡等等。差異只是蘋果設計的比較前衛、簡潔乾淨以及整合 iOS 錢包,比起現有信用卡會更特別(雖然有些銀行都會自己推出銀行App可查即時消費,但是 Apple  推出的就是香的)。

誰適合入手?

答:這還用說,當然是蘋果用戶一定要入手!

透過錢包App要求新的卡號,會不會導致連同實體信用卡都會無法使用?

答:不會。

還款方式是直接透過什麼方式?銀行帳戶還是可以使用 Apple Cash來繳卡費?

答:採用直接連結銀行帳號,無法直接用 Apple Cash來繳卡費。

Apple Cash內的銀行帳號是連到那個帳戶?高盛銀行帳號嗎?

答:可以自行設定連接有開好戶的美國銀行都可以使用,高盛銀行只有投資銀行,是沒辦法開帳戶存錢的。

Apple Card 上面的名字能不能修改成自己想要的?

答:無法,因為在申請時,就會需要輸入真實姓名,就跟台灣申請信用卡,不可能寫一個暱稱。

刷卡會馬上顯示?還是會延遲幾秒或幾分鐘才出現在交易記錄上?

答:會在交易項目上,馬上出現待處理(授權預扣款),大約2-3天才會正式入帳,要看店家扣款速度,當入帳後經過24小時才會拿到現金回饋。

會不會容易被折彎?

答:後續會推出影片測試,敬請期待。

Apple Card 能不能用在台灣 Apple ID ?

答:不行!畢竟是國外信用卡,無法讓虛擬信用卡綁定台灣 Apple ID 帳號。

 

如還有其他關於 Apple Card 問題,可以在本篇文末下面提問,會持續再補充於這篇文章內。

喜歡這篇文章教學,後續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Mac、3C隱藏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瘋先生LINE@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YouTube頻道,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學分享給大家。

返回頂端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