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已經正式推出首款頭戴式藍牙耳機「AirPods Max」,外觀與先前爆料和洩密的完全相同,只不過產品命名並非稱為 AirPods Studio ,蘋果頭戴耳機 AirPods Max 主打傳真音質、主動降噪、通透模式以及支援空間音訊,更能夠滿足不同使用者頭型,AirPods Max 售價台幣 18,490 元,共有五種顏色可選擇,至於更多 AirPods Max 設計與技術細節,可透過這篇快速帶大家了解。
AirPods Max 外觀設計
AirPods Max 算是一款蘋果自研的全新頭戴式耳機,也算是 AirPods 系列中最頂規產品,外觀採用機械精緻的鋁金屬耳罩與編織為主要設計。
另還搭配獨特的懸掛系統「伸縮支臂」,這部分則是採用不鏽鋼框架,是耳罩與頂部支架的關鍵獨立關節,可透拉伸調整成適合自己的頭型。
最巧妙的是 AirPods Max 頂部採用「曲面編織、超舒適透氣網面」設計,能避免耳機長期配戴頭頂會有疼痛感。
在耳罩部分外表採用「陽極處理鋁金屬耳罩」,左右耳罩甚至可以獨立旋轉模組設計,同時可以自動平衡耳部所承受的壓力,靠近臉頰的耳罩軟墊,是採用聲學工程設計的記憶泡棉,能夠更貼緊雙耳,帶來完全封閉效果,能夠聽見更出色的音色。
在耳罩軟墊內側則是採用特別設計網狀織物包覆,甚至可以清楚看見 L 與 R 網狀字體。
在金屬耳罩頂部也加入了類似 Apple Watch 數位旋鈕,能夠用來控制音量、切換歌曲與接聽來電,同時還可以用來啟動 Siri 功能。
AirPods Max 技術有哪些?
蘋果新款 AirPods Max 結合了「高傳真音質」和「主動式降噪」兩種功能,能夠帶來頂級聆聽享受。在內部則採用特製驅動單體的各部位能共同運作,在可聽範圍內帶來超低失真率,有渾厚的低音、精準的中音、輕量乾淨的高音,讓你能夠清楚的聽見每個細節。
AirPods Max 在主動式降噪部分採用更先進技術,採用六個外向是麥克風偵測環境噪音,以及兩個內建是麥克風,針對聲音測量,會發出抗噪波來抵銷外面的聲音,同時也可以透過控制按鈕切換成通透模式,讓外界聲音可直接傳進耳朵,能清楚聽見周圍環境聲。
同時耳機也支援內建波束成形麥克風,能協助在通話中分離你的聲音,讓對方清楚聽見,即使在風大的情況下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在 AirPods Max 左右耳罩內都有獨立 Apple H1 晶片,結合特製聲學設計與軟體,並且以運算音訊技術利用各晶片的 10 個音訊核心,協助阻隔外界噪音,並根據耳罩軟墊的服貼與密合度適當調整聲音,讓電影場景中的各種聲音,仿佛就發生在你的周圍,有如臨現場效果。
另外 AirPods Max 還加入「適應性等化」功能,可根據每個人的耳罩軟墊服貼與密合度,對聲音作出調整,內向式麥克風會測量聽到的聲音並調整音樂的頻率。
連同 AirPods Pro 所支援的「動態頭部追蹤功能的空間音訊」,在 AirPods Max 上同樣也能夠支援,主要是透過內建的陀螺儀和加速度計,追蹤頭部的動作,讓你感覺聲音始終來自裝置的方向不管是觀看電影、電視節目,都能夠帶來環繞音效的最佳體驗。
同時 AirPods Max 也支援音訊共享、多款設備無縫切換,甚至只要靠近 iPhone 或 iPad 設備後,就可立即彈跳出配對視窗。
電池續航與快充
AirPods Max 在電力表現上,如果開啟主動式降噪,最長可達到20小時,在充電孔則是配置 Lightning 並非是 USB-C ,支援快充技術,只要充5分鐘就能夠享有 1.5 小時聆聽時間。
- 充電一次,聆聽時間最長可達 20 小時 (啟用主動式降噪功能或通透模式時)
- 充電一次,電影播放時間最長可達 20 小時 (啟用空間音訊時)
- 充電一次,通話時間最長可達 20 小時
- 充電 5 分鐘,能提供約 1.5 小時的聆聽時間
AirPods Max 聰穎耳機套
這次蘋果針對 AirPods Max 推出「聰穎耳機套」,當放入耳機套內後,就會自動開啟超低功耗狀態,意思為 AirPods Max 沒有電源開關。
AirPods Max 五種顏色
在顏色部分則是有五種顏色,分別為太空灰色、銀色、綠色、天藍色、粉紅色,不再是以往只有單純兩種顏色可選擇。
AirPods Max 價格
AirPods Max 官網價格為 NT$18,490 元,可支援 iPhone 、iPod touch 、iPad 、Apple Watch 、Mac 電腦與 Apple TV 設備透過藍牙方式進行連線。
另外包裝盒內只有AirPods Max、聰穎耳機套和Lightning 對 USB-C 連接線,目前台灣尚未開賣,看來需要等待 NCC 通過後才會開賣,不曉得大家看完以上介紹後,會不會想入手呢?
AirPods Max 官方網址:點我入手
喜歡這篇文章教學,後續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Mac、3C隱藏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瘋先生LINE@、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YouTube頻道,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學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