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最新首款「Apple M1」晶片在 CPU 性能帶來強大優勢,在 GPU 繪圖晶片部分,最近 GFXBench 5 跑分資料庫證實,Apple M1 GPU 繪圖效能超越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 和 AMD Radeon RX 560 獨立顯卡。
M1 顯卡晶片效能同等於哪款顯卡呢?最近 GFXBench 顯卡跑分資料庫出現 Apple M1 GPU跑分資料,是由一名匿名 Apple 用戶透過 Metal API 測試 M1 晶片跑分,目前尚未看見 GeForce GTX 1650 的 Metal 資料,主要是近年 Apple 與 Nvidia 已經不在合作,都以 AMD 顯卡為主,如以現有顯卡跑分來比較,可以確定 Apple M1 贏過 GeForce GTX 1050 Ti 和 AMD Radeon RX 560 獨立顯卡。
從 GeXBench 5.0 基準測試中證實, M1 GPU 比起 GTX 1050 Ti 獨立顯卡具備優勢,特別是在 Aztec Ruins 場景中, Normal Tier 模式提升 22% 、High Tier模式提升 21%,甚至在 Car Chase 場景也有 20% 提升,整體來看 M1 繪圖晶片比起 GTX 1050 Ti 快上 25%~30% ,連同 AMD Radeon RX 560 同樣也勝出。
比起目前 Intel 主流處理器,內顯 Intel UHD Graphics 630 效能等級同等於2014年GT730顯卡,至於 Apple M1 可視為核顯,等級同 2017 年 AMD Radeon RX 560 ,基本 Apple M1 核顯效能比起 Intel 核顯如以顯卡比較,效能差不多可快上 343% 。
另外也有首批國外用戶已經收到 M1 款 13吋 MacBook Pro ,並且透過 Cinebench 跑分再多核心 7508 分、單核心 1498 分,與 Intel 第 11 代某些晶片效能類似。
cinebench
7508 multi core and 1498 single core#MacbookPro pic.twitter.com/dWaHaQOOqn— Ali King Fans Intl (@mnloona48_) November 16, 2020
以 2019 年 16吋 MacBook Pro 互相比較 Cinebench 跑分,在顯卡單核提升 34% 、多核心提升 8% ,目前 M1 無法追上頂規款多核心處理,可見首款 Apple M1 還不適合用來跑複雜多核心作業,用來取代低階 MacBook Air、MacBook Pro 型號確實會非常適合 。
機種 | 單核心 | 多核心 |
---|---|---|
2020年13吋MacBook Pro (M1) | 1498 | 7508 |
2019年16吋 MacBook Pro (Intel i9 2.3GHz;AMD Radeon Pro 5600M) |
1123 | 8818 |
2019年16吋 MacBook Pro (Intel i7 2.6GHz;AMD Radeon Pro 5300M) |
1113 | 6912 |
2020年 MacBook Air (第十代 Intel i7) |
1119 | 4329 |
另外 CPU 部分與先前從 Geekbench 跑分資料庫中,得知 M1 晶片在 CPU 處理器效能輾壓 2019年 16吋頂規 MacBook Pro 第9代 Intel Core i9 9980HK 處理器和 2013 年款 Mac Pro ,同等 AMD Ryzen 7 5800X ,更勝 Intel Core i7 1185G7 處理器。
自蘋果推出 Apple M1 後,算是重要里程碑,更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已經不需要依賴 Intel 和 AMD 廠商提供晶片,能夠採用自家 Apple Silicon 處理器,全新 ARM 架構系統單晶片(Soc)將 8 核心 CPU 處理器、8 核心 GPU 繪圖晶片、16 核心神經網路引擎晶片、DRAM4 記憶體、快取緩存控制器,全部透過 Fabric 高速互連架構進行整合,提升核心性能、寬頻與溝通效率,以高效能低功耗為優勢,後續將會有更多高性能 M 系列晶片推出。
延伸閱讀
- 蘋果M1 晶片到底多強大?首款5奈米ARM讓 Intel 感到壓力
- 2020年蘋果發表會懶人包 3分鐘快速看完(Apple Silicon)
- Apple M1 跑分超猛!分析效能跟哪款機種和處理器抗衡
- 蘋果為何捨棄 Intel 改用自研 ARM處理器?分析告訴你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教學,後續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Mac、3C隱藏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瘋先生LINE@、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YouTube頻道,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學分享給大家。